■ 焦点
1 矮围网围是谁建的?
因芦苇产业下滑,当地承包户变成建网者
“绿色潇湘环境快速反应中心”洪武介绍,当地渔民分两类,一类跟着“大老板”干活,还有一类则是被长期挤占捕鱼空间的渔民。据当地人介绍,这些“大老板”则是当初的一些承包户,他们是网围的建设者也是受益者,当地人称之为“渔霸”。
中国江豚保护行动网络联合发起人蒋忆表示,网并不是一般的渔民建的,“这种几米高的钢丝网,占地面积很大,大多是几万亩,耗资比较大。”
记者注意到,在建网者之中,一夏姓商人被媒体多次提起。据媒体去年报道,他耗时15年、投资1.6亿,在洞庭湖内建了一个非法围垸。2014年,这个洞庭湖上约18平方公里的围垸,被湖南省遥感中心通过卫星监测发现。这个庞大的围垸,影响行洪安全和水域生态。由于违反《防洪法》,湖南省水利厅组织人员到现场调查,多次要求当地水利部门采取相关措施。而据介绍,如此大规模的一个围垸其拆除成本在数千万元。
有专家表示,从发展高产芦苇,到鼓励湖区养鱼,当地不同历史阶段的政策,客观上对承包户产生某些误导。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办公室主任武深树表示 “渔霸”是地方俗称,其行为属于非法占有。现在要增加鱼类自然生殖繁衍场所,不能让个别人占有。
武深树表示,洞庭湖矮围网围现象也有一部分是历史遗留问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组织村民修矮围蓄水,用来防治血吸虫病。后来,部分村民将矮围加高,用来增加捕鱼数量。
2 网围何时能够拆除?
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洞庭湖矮围网围
2016年3月,湖南省启动了河湖网围养殖清理等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
2016年5月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洞庭湖区养殖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拆除洞庭湖矮围网围,其中面积5万亩以下(以县为单位)的2016年底前完成。
根据官方发布,11月25日,洞庭湖区养殖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会在常德市澧县召开。湖南省副省长戴道晋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非法矮围网围清理,要做到土围所有涵闸全部拆除,尼龙、钢丝网围所有涵闸、网片以及网围竹、木、水泥立柱和钢筋等架构全部拆除。
2016年11月25日,湖南省政府再次要求面积在5万亩以下(以县为单位)的矮围网围全部清理拆除。并将拆除目标纳入政府的考核范围。
沅江市渔政监督管理站一左姓站长介绍,此次拆网涉及超16万亩,3月开始进行。“湖南省政府有批文,但拆除难度比较大,那些网围结构复杂,当初建设时他们(筑网者)用推土机推一个土方出来,再装上钢丝网,不太好拆。
不过有媒体曾报道,相关网围的拆除工作并不顺利,其中涉及相关承包合同和各方利益的牵扯,对于政府公布的相关拆除指标,一些人并不看好。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办公室主任武深树表示,此前,当地也曾多次进行矮围网围整治,但每次整治后都有反弹,这次在全省部署,多个部门参与,争取全面清理,“凡在湖区的非法养殖,都要取缔。”他表示,执法过程中,由于触犯个别人的利益,行动有些难度。
专家因此建议,洞庭湖整体的生态保护急需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江豚保护行动网络志愿者岳桦称,一旦执法涉及多部门,也容易出现盲区,会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管理部门越多反而管理越容易出现问题。
武深树表示,此次行动由各级政府主导,渔政部门牵头。涉及整个洞庭湖区域,包括常德、益阳、岳阳以及长沙市望城区。目前整体推进情况尚可。整体来看,目前清理效果比较好,百姓也比较认可。
推荐阅读:
(来源:新京报)